返回

臻房博客

弹出
首页 > 唇焦舌敝成语故事,舌敝唇焦猜一动物 >>正文

唇焦舌敝成语故事,舌敝唇焦猜一动物

来源:生活百科   浏览:   时间:2025-11-10 05:12:30
博主信息

佛山抖音月付关闭攻略-小邹导师
🔥 人气: 20332 ❤️ 粉丝: 32

唇焦舌敝成语故事

很久以前,有个人因劳累过度而口干舌燥,几乎说不出话来。他的朋友见状,非常担忧,便提议他去喝水解渴。然而,这个人却皱着眉头说:“这水我能喝吗?我口干得就像快要被火烧一样,再喝下去恐怕会烫伤喉咙。”朋友听后哈哈大笑,接着给他讲了一个道理:在说话或办事时,如果过于急躁、焦虑,就如同这口干舌燥的人一样,难以得到满意的结果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在处理事情时要保持冷静和耐心,不能急于求成,否则可能会事与愿违。

舌敝唇焦猜一动物

舌敝唇焦猜一动物

这个谜语的答案是“狗”。这个谜语形象地描述了狗在热天里不停地舔嘴唇,好像在“敝唇焦”一样。同时,“舌敝唇焦”也暗示了狗在炎热环境下的疲惫和焦躁状态,进一步指向了狗这个答案。

此外,“舌敝唇焦”这个成语本身的意思是费尽了唇舌,形容说了很多话,也可以用来形容非常焦急。虽然这个成语与狗没有直接关系,但在这个谜语中,通过形象的语言和隐喻,巧妙地将狗与这个成语联系起来。

综上所述,这个谜语的答案是“狗”。

唇焦舌敝成语故事

唇焦舌敝成语故事

“唇焦舌敝”这个成语来源于《孟子·告子上》中的一个故事。

故事内容:

孟子在回答齐国人关于仁义的问题时,举了一个关于梁惠王和梁襄王的例子。当梁惠王询问如何治理国家时,孟子回答说,如果君王做到“不淫于色”,就不会耽误正当的事务;如果君王做到“好货”,就不会妨害百姓;如果君王做到“好色”,就不会妨碍生产。然后,孟子进一步指出,如果君王能做到这些,那么“民无恒产”,他们就会“无恒心”。在这种情况下,即使君王“苟为后义而先利”,百姓也不会听从他的。

梁惠王听后很疑惑,问孟子:“为什么说君王先利而后义会招致百姓不听从呢?”孟子解释说,因为君王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不顾道义,这样百姓就会变得贪婪自私,不再追求道义,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。在这种情况下,君王即使想靠后义(即重视道义)去安抚百姓,也难以做到,因为百姓已经失去了道德的约束。

在这个故事中,“唇焦舌敝”用来形容孟子为了说服梁惠王而竭尽全力、口干舌燥的状态。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费尽了唇舌,劝说了很长时间。

请注意,虽然“唇焦舌敝”原意是形容费尽了唇舌,但也可以引申为拼尽全力、竭尽所能的意思。

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,仅供参考,希望对您有帮助!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
热门文章

  • 1作家凤歌得过什么奖
  • 2夸我有惠根是什么歌
  • 3犁花颂的歌表达什么情感
  • 4陈奕迅披着斗篷什么歌,披风陈奕迅在线试听
  • 5飞歌植物长什么样子
  • 6起名寓意好的名字男生
  • 7为什么公司起名叫八斯美
  • 8旅拍公司取名字大全,旅拍公司取名字大全四个字
  • 9小红书取名女装可以吗,小红书取名网
  • 10资源整合公司起名大全,资源整合公司起名大全及寓意